眼下正值暑期高峰期,跨省游恢复开放后全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呈现旺盛复苏的势头。随着湖北宣布全省A级景区免费开放至年底,国内旅游市场回血速度进一步加快。日前,携程发布了《跨省游恢复半月人气报告》,数据显示自7月14日跨省游恢复以来,已经有4000多家旅行社在携程平台上发布国内游产品,相比跨省旅游恢复之前,数量增加了一倍。
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
游客更加青睐周边游、自驾游等旅游方式,在疫情完全消除之前,游客会对聚集性出游方式有所顾虑。有相关行业调查显示,比起以往“先看价格,再看服务”,如今游客最关注“是否提供防疫保障”,更多游客更倾向于相对安全可控的周边游、短途游。此外,游客对品质更为看重,小规模、私密性、个性化的“新跟团”产品越来越受欢迎。
另外,今年暑假小型度假酒店和民宿深受游客青睐。据《2020年暑期旅游民宿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跨省旅游政策颁布后,民宿平台的订单数量增长明显,直接反超去年同期10%,7月中旬订单环比增长5倍。
与往年暑期不同,今年暑期出游住民宿的近7成用户选择在出游之前3天内完成预订。用户更倾向于随走随订,甚至是当天预订当天住。有分析指出,民宿住宿等待周期大大缩短,主要是因为用户普遍认为住宿等待期越长变数越多,这实际上与疫情过后人们更加注重旅游安全的体现。
旅游服务与数字技术结合
旅游方式转变实际上是旅游需求在发生变化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,由安全需求带动的无接触服务,在满足游客安全消费心理的同时,也让各旅游景区的服务方式符合疫情防控的监管需求。在旅游无接触服务的背后,则是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新基建浪潮下数字科技的深入发展的结果。
在跨省游重启后,旅游线上体验成为主要载体。虚拟现实、在线电子导览、在线浏览等成为“智慧旅游”的创新元素。旅游场景的网络消费、体验消费、智能消费等服务新模式更加明显,也促进促进文旅产业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游客主力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,移动互联终端是他们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载体。针对这一特性,解决传统的人工口述、租赁讲解机等痛点就成为各文旅企业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,他们需要根据用户需求与景区景点的空间关联,合理规划旅程安排,全面提升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的整体营销能力。
暑假期间,新型的智慧旅游方式也彰显了自身优势。比如,贵州省推出了“一码游贵州”的全域智慧旅游平台,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游客提供精准服务,目前已经覆盖贵州省400多家景区。在这个平台上,游客只需扫一下二维码,就可预订酒店,听语音讲解,查询景区天气,获得景区卫生间等设施信息,享受一站式、全方位的服务。
驴迹科技为旅游产品数字化提速
为了帮助各旅游目的地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,全球知名的智慧旅游产业解决方案专家驴迹科技(1745.HK)针对景区管理工作开发了智慧景区管理服务系统结合了GIS与SaaS技术,协助国内多个地方的涉旅政府部门及景区建立了大数据中心、游客中心、调度指挥中心、互联网门户等载体。通过客流监控、智能终端管理、人工智能学习等多种功能,深度挖掘游客消费习惯,为景区经营提供数据策略参考、协助客户实现对旅游资源进行高效管理与合理调配。
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电子导览供应商,驴迹科技在有游客服务层面也拥有多款智慧旅游产品,能有效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肢体、语言等接触频率。
比如,驴迹科技开发的在线电子导览可以提供景区手绘地图、多语言文字介绍及语音讲解、游览线路推荐、一键导航等功能,同时能精准查询洗手间、餐厅、商店、景点及其他服务设施相关信息,让游客实现自主旅游,也改变了景区的服务方式。
基于成熟的在线电子导览体系,打破时空限制的驴迹VR具有新奇、直观的体验感。搭配驴迹科技独家手绘地图和专业语音导览一起使用,让景区服务的无接触服务更加直接。通过VR直播、VR视频漫游等流行玩法,帮助景区获取用户。目前,驴迹VR已与西江千户苗寨、桂林旅游学院等知名景区及机构完成项目交付;丹巴、康定、福建云灵山、河南洛宁等相关项目陆续开展。此外,还获得了秦皇岛、敦煌、安徽、四川等地的多个大型拍摄订单。
近期,驴迹科技利用旅游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前沿技术,持续丰富旗下智慧旅游产品线,针对性地开展智慧博物馆产品、“预约+票务” SaaS平台、区块链+电子票证等多款产品的研发工作。面对正发生急剧变化的旅游业,驴迹科技力求提供更多旅游信息化解决方案。
无论面临怎样变化的外部环境,对旅游业来说,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吸引和留住游客的根本。深耕行业多年,驴迹科技凭借着全面行业视觉以及丰富的产品研发能力,帮助景区更好地洞悉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,助推旅游业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。